【古代文論】北宋詩文革新運動
知識點概述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是中唐古文運動的承接和發展。初唐時,文壇還保留著齊梁余風,駢文占據著統治地位,這種情況直到中唐才得以扭轉。中唐時韓愈、柳宗元發起古文運動,從根本上改變了駢文統治文壇的局面,散文占據了主導地位。但到了晚唐,散文又走向衰微,駢文復起。而宋代詩文革新運動是唐代古文運動的繼續和發展,又被稱為新古文運動,其直接起因是由于宋初的文壇被西昆派所把持, 綺靡文風盛行,引起人們強烈不滿,具有進步思想的作家紛紛要求擺脫這種浮艷文風,面向社會現實,關心國計民生,力求改革,恢復傳統,因而在詩文領域掀起了一場革新運動。正是通過這次詩文革新運動,才真正確立了韓愈、柳宗元所開辟的古文傳統。
結合作品分析
蘇軾在為歐陽修《居士集》寫的序中稱:“歐陽子,今之韓愈也。”這不僅肯定了二人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也說明了歐陽修對韓愈的繼承,也是從側面反映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對中唐古文運動的繼承,其繼承方面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四點:
- 主張詩文應有美刺,利于風教,即重視詩文的政治作用與社會功能,這與韓愈的“文以明道”一脈相承。
- 發展了“道”的觀念,同時注重“文”的作用,主張文道合一,這更好地解決了文與道的關系,為詩文革新運動指明了方向。
- 推崇杜詩韓文,蘇軾稱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就是最直接的表現。
- 倡導平易簡樸,反對生僻艱澀的文風。這是蘇舜欽、歐陽修吸取了韓愈的“文從字順”而提出的主張。
加深印象
古文運動為什么在晚唐走向衰微,而在北宋中期取得了成功?主要有三點原因。
- 政治斗爭對文體改革的推動。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正處于慶歷新政和王安石變法相繼進行的當口,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都通過古文創作干預現實,要求古文寫作直接為現實斗爭服務,所以他們寫古文既要通俗易懂,又須雄辯曉暢,因而此時期古文創作諸體齊備、層出不窮,宋文長于議論、平易曉暢的特點也因此形成。
- 儒學發展和變遷的刺激。北宋中期,傳統漢學受到沖擊向宋學轉變,宋學的那種疑經惑古的精神啟發了古文家的創新,從而刺激的古文的創作與發展。
- 科舉改革的促進。歷朝歷代科舉制的改革和主試官的選任,和文體文風的變革有著密切關系。北宋古文運動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就正是由于歐陽修巍然端坐在主試官位置之上。此外,古文家隊伍的壯大,以及優秀作品大量問世,使古文運動具備了堅實的基礎。
本站遵循CC協議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轉載請注明來自:一往文學-8年專注文學考研
- 下一篇: 【外國文學】列夫·托爾斯泰的創作特點
- 上一篇: 【古代文論】嚴羽與《滄浪詩話》
相關推薦
- 雙非逆襲985,中央民族大學現當代文學學姐教你如何學好專業課
- Posted on 05月24日
- 2006年南開大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考研真題
- Posted on 07月24日
- 2010年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語言及論文寫作)考研真題
- Posted on 07月24日
- 【現當代文學】二十年代文學社團概論
- Posted on 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