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當代文學】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及改革文學
- 知識點概要
- 傷痕文學
- 反思文學
- 改革文學
- 具體展開
1.傷痕文學: 1978-1980年,1980年后不是主要潮流了,但依然存在。
主要特點:揭示文革給人造成的精神和心靈創傷,目的是為了反映時代荒謬本質對人造成的迫害。
作品情況
劉心武《班主任》、《如意》揭示了文革對人的傷害。
傷痕文學的命名是以盧新華的《傷痕》命名的??卦V了血統論造成的母女分離。
興起原因:時代在召喚人們對剛過去的災難進行反思?!度嗣裎膶W》刊物編輯部跟著黨的文藝政策的號召,推廣引導文藝界的創作,對黨的文學政策進行貫徹。于是文學領域就逐漸形成形象化的思維,擺脫了文革文藝的風格。
但是對傷痕文學是褒貶不一的,有人認為傷痕文學確實開啟了人的主體意識的覺醒和寫作主體自由的豐富。但是在對意識形態順應的方面又有一些局限性,后期一直都在表現傷痕,內部沒有太大的發展,導致了停滯與被其他潮流替代的情況。
- 反思文學:反思文學不僅僅像傷痕文學那樣展示傷害,還以廣闊的視角來回顧歷史,通過沉痛的思考和反思對民族的災難進行自省,尋找災難發生的原因,然后總結教訓。
主題: 一從黨和人民的關系思考,控訴黨的極左路線。二是人的主題,控訴極左路線,漠視人的價值尊嚴。
代表作家及作品:高曉聲《李大順造物》以及“陳煥生系列小說”
張賢亮《靈與肉》 ;王蒙《蝴蝶》
諶容《人到中年》 ;張潔《愛,是不能忘記的》
3、改革文學
第一個階段:歌頌和呼喚改革的階段
反映社會生活當中的新發展,以一個前所未有的形象展示了新的文學風貌。
代表作: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1979年發表的短篇,塑造了喬光譜這一剛強果斷,敢闖的開拓者形象??略坡贰度f》是改革文學的早期作品,后期蔣子龍的《燕趙悲歌》對改革文學的歌頌提到了很高的高度。人民看到了改革的力量和改革帶來的變化。
第二個階段:對改革進行全方面的反應和審視
向兩個方向挺進:從生產方式經濟體制的變革,轉向反映人們思想觀念和思想感情在改革沖擊下發生的變化。代表作品有張潔《沉重的翅膀》 ,張賢亮《男人的風格》 ,賈平凹《小月前本》《雞窩洼人家》
《臘月正月》,路遙《人生》《平凡的世界》等。
- 加深印象
- 傷痕文學在具有開拓性意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具有局限性。
- 反思文學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傷痕小說的繼承與發展。
- 改革小說通常具有一種雄峻奔放的風格和冷峻沉思的反思光芒。
- 下一篇: 【古代文論】嚴羽與《滄浪詩話》
- 上一篇: 【現當代文學】文學新時期的“想象”
相關推薦
-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學科介紹
- Posted on 05月04日
- 【古代文學】謝靈運與山水詩
- Posted on 07月23日
- 南開大學古代文學考研學姐考研實錄
- Posted on 03月11日
- 考研經驗分享:學姐考中山大學古代文學的原因,竟是因為簡單
- Posted on 05月22日